2015.08.01 在水中的「浮力」是「水感」的根源

早上自行車訓練
訓練重點:有氧耐力、次閾值耐力
訓練時間,1小時20分
訓練距離:39.03公里
訓練內容:
  • 往台11線騎,平路段騎M到T強度,其他騎E強度。
今天預計會騎一個半小時,訓練時間縮短但強度不變,跟上禮拜一樣以M到T強度騎,不過改騎比較輕鬆的平路。沒想到今天的平均時速創下歷史新高,包含暖身、主課表加緩和,平均時速還有29.6左km/h。主課表騎的平路段大概花了40分鐘,在這一段的強度係數高達0.89,更讓我滿意的是平均踏頻也高達95rpm,越來越適應在高轉速中踩出強度;而變異指數是1.03,對平路來說還有改善的空間。


下午游泳訓練
訓練重點:閾值耐力
訓練時間:約一小時
訓練距離:2000公尺
訓練內容:
  • E強度游300公尺
  • 技術400公尺
  • T強度游300公尺*4趟(45秒)
  • 緩和游200公尺
昨天的I強度有一定的疲累,肌肉有點痠,本來以為今天應該不會游很好才對。因為游完還要趕車上台北,所以主菜單只有1200公尺,刺激乳酸閾值。第一趟沒有甚麼信心,前段有點保守,不過還是游到目標下限;後來三趟每一趟都比前一趟更快,最後一趟的平均配速更游到I配速的下限,相當驚喜!

最近越來越能掌握新領悟的技術,游泳的速度也越來越來,而且不太會受手臂疲炸勞的影響,訓練完後手臂都不太會酸,也就是幾乎都能用核心跟背闊肌這些大肌群去發力。自我感覺身體的水平線也維持得不錯,雙腳不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打水上面,下半身就能浮起來了。這種「浮力」其實就是水感是否扎實的根源,如果身體在水中找不到平衡點,下半身自然就浮不起來,阻力也因此大大增加,不管再怎麼用力划都是徒然。

人在學會跑步之前,先要學會走路;而要學會游泳之前,則先要學會「飄浮」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如何找出自己的跑步功率區間?

跑步功率最重要的數據:找出自己的臨界功率

【自行車訓練】功率沒有告訴你的事:你的騎乘方式偏向那一種類型?

步幅變大的秘訣:腳掌拉起的技巧

【自行車】「功率」是什麼?

跑步功率計量化跑步技術:跑步效能(Running Effectiveness)